清廉故事8月第七期《“清謹公方”“清白宰相”田從典》

時間:2022/8/22 17:48:50 來源:本站編輯 瀏覽:1036次

分享到:

【打印】 【關(guān)閉】

【清廉晉城】“清謹公方”“清白宰相”田從典


田從典(1652─1728)字克五,號峣山,陽城通濟里(今東關(guān))人。康熙戊辰(1688)進士。初任廣東英德知縣,后任御史、左右通政、光祿寺卿、兵部侍郎、左都御史、戶部尚書、吏部尚書等職。雍正三年(1725)拜文華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。從政30多年,性甘儉約,食無兼味,家無厚產(chǎn),門無雜賓,有“清白宰相”之稱。雍正帝親書“清謹公方”四字賜贈。卒謚文端。著有《峣山文集》。

百官送別 馳驛歸里

在陽城縣,提起“田閣老”,無論城鄉(xiāng),無論婦男,都能夠講出些典故和傳說?!伴w老”等同宰相,是明清時代對入閣大學士的簡稱。百姓口傳的“田閣老”,本名田從典。因為他官至文華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,故得此稱。

從典的先祖系明初從高平縣赤土坡(古稱金門鎮(zhèn),今店上村)遷入陽城的移民。他出身書香門第,其父田雨時是明末秀才,以品德高尚名聞鄉(xiāng)里。從典聰穎好學,從小就很有才氣。10歲就能寫文章。他跟縣人張?zhí)┙唬ü僦琳憬矒幔R名,時稱“田張”二俊。康熙二十三年(1684),他在山西鄉(xiāng)試中,名列第二。次年考中進士。后因父親去世,居家服喪。直到康熙三十四年(1695)始任廣東英德知縣。后歷經(jīng)御史、右通政參議、左右通政、光祿寺卿、副都御史、兵部右侍郎兼管光祿寺、左都御史、戶部尚書(康熙五十九年任)、吏部尚書(雍正元年任)等職。于雍正二年(1724)和三年,分別拜協(xié)辦大學士和文華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。雍正六年三月(77歲)懇請退休,方得以批準,加封太子太師?;实圪n宴在其居第集結(jié),離行之日,百官送別,馳驛歸里,驛道二十里內(nèi)有專人送迎。他向皇帝辭行,受賜御榜聯(lián)和冠服、朝珠。行至良鄉(xiāng)驛病逝。謚文端。葬于陽城縣鳳城鎮(zhèn)酒莊村。

從典在讀書時代就宗承“宋五子”即周敦頤、程顥、程頤、張載、朱熹的理學,居官尤重名節(jié),故有“清白宰相”之稱。以嚴厲著稱的雍正皇帝親書“清謹公方”四字給他,并贈詩贊曰:“出納望同天北斗,清芳品擬省中蘭?!?/span>

判決明敏 捐俸興學

廣東英德由于交通、戰(zhàn)亂等原因,及至清代,最主要的農(nóng)業(yè)仍然十分落后,并且“商不富、賈不巨、工不良、技不巧”(《英德縣志》)。康熙三十四年(1695年),從典43歲始任英德知縣,剛一下車就寫文章向天發(fā)誓:“若為囊橐之計而傾一人之家,任喜怒之私而戕一人之命,則大庾嶺上將同頹石齊傾,始興江頭直與流波俱逝?!?/span>他言必信,行必果,說到辦到。任職四年期間,他“判決明敏”(《清史稿》),盡革陋例,為民興利除弊。這里地瘠民貧。舊有的戶籍田畝多不屬實,加在農(nóng)民頭上的苛捐雜稅又很重。以耗羨(也稱火耗,即是官府征收田賦時附加的損耗)為例,每兩竟加至八九錢之多。為了逃避賦役,富戶大多隱瞞丁口、田產(chǎn),詭寄于親鄰、佃仆之家,躲避賦稅;窮人則因無力納稅,只好向外逃亡。對此嚴重局面,田從典從嚴格清查田畝戶籍入手,規(guī)范了稅收秩序,減輕了群眾負擔。逃亡百姓紛紛回籍定居。

英德文化落后,讀書上進者不多。從典就大辦教育,興學育人。上任當年他在前湞江書院的基礎(chǔ)上,“捐俸拓買左右后隙地,創(chuàng)建頭門三間,中甬道兩旁學舍十六間,后講堂三間”;創(chuàng)辦了英德最早的公立學?!敖S”,任命教渝張鼎臣為第一任齋長。留置用于經(jīng)費開支的學田,聘請名師任教,致使當?shù)刈x書成風、學子學業(yè)大進,每次考中舉人者就達八九個之多。據(jù)康熙《英德縣志》載,田從典官升至宰相后,曾于雍正二年(1724)回英德探望張鼎臣,送他一塊親筆書寫“光裕堂”匾額和“滿屋書聲小鄒魯,一堂和氣古唐虞”的對聯(lián),以激勵張氏族人。足見他對英德父老鄉(xiāng)親的感情之深和與從事教育工作人員的交誼之重。

田從典離職時,英德縣民攀車挽留,依依不舍。有的人甚至把他送過了大庾嶺。他在英德曾為當?shù)厝芜^知縣的三位宋代賢臣(唐介、鄭俠、洪皓)建立了“三賢祠”。他辭世后,英德縣人把他供入祠內(nèi),改“三賢祠”為“四賢祠”,世世代代瞻仰。

陳弊懲貪 著書明志

康熙四十二年(1703),田從典被推薦保舉調(diào)京任職。康熙四十三年(1704),升任云南道監(jiān)察御史。他上《請禁濫調(diào)疏》,力陳地方官員頻繁請求調(diào)動和朝廷濫調(diào)省級撫督官員的弊端,認為地方官員請求調(diào)動是出于“希優(yōu)缺”“避沖要”“豫為地”的卑劣心理,而濫調(diào)撫督官員則是出于“循請托”“行賄賂”“用腹心”的不良動機,“名為整頓地方,簡拔賢良,實乃巧開捷徑。”并建議“嗣后請除江、浙等省一百一十余縣錢糧難征,及邊遠煙瘴地,仍舊例調(diào)補,其他不準濫調(diào)?!彼稚鲜枵f:“京官考選科道,令部院堂官保送,恐平日之交結(jié),臨時之營謀,在所難免?!币蚨ㄗh朝廷下令吏部,用人采取嚴格的考核制度,“遇考選科道,凡正途部屬,及自知縣升任中、行、評、博,與翰林一體論俸開列”,不得由堂上官員保送。這些提議,都被朝廷采納實行。

其時御史的職責主要是監(jiān)察百官。設(shè)于各道的御史,品級雖低,但因代天子巡狩,所以權(quán)力很大。知府以下均奉其命。但田從典自律甚嚴,從不濫用權(quán)力。他曾兩次巡視西域(陜西等地),住食均為自理,不由店鋪支墊;一路打擊不法豪強,清除歪風邪氣,辦事鐵面無情,一絲不茍,使地方貪官污吏一時縮手。他檢查通州倉儲,宿于廟祠之內(nèi),住持不收錢不住,而且一文不能少給。在其后任職光祿寺卿、副都御史期間,稽查核實最為精詳,使“奸弊不得行”,清理光祿寺虧欠戶部公款41萬余,并節(jié)省開支累計上萬。在兵部右侍郎任上,他嚴格執(zhí)行選取制度,凡認為不能辦的是決不勉從。曾著有《砥愚說》來表明自己的志向。

康熙五十八年,從典任左都御史。兩江總督常鼐上書,彈劾被下屬揭發(fā)的安徽布政使年希堯、鳳陽知府蔣國正貪婪無度。從典受命與副都御史屠沂前往查辦。通過調(diào)查取證,最終判決蔣國正被處死,年希堯被撤職。在戶部尚書任職期間,他一分一厘都不敢隱匿,按時供給錢糧,從無拖欠。入閣成為宰輔后,他對自己的要求更加嚴格。退朝后,正坐讀書,對國家重大決策嚴格保密,“雖子弟不能知”。從政30多年,他性甘儉約,食不兼味,家無厚產(chǎn),門無雜賓。其人格修養(yǎng)真正達到了“仰之彌高,鉆之彌深”的境界。

家風樸誠 鄉(xiāng)情濃郁

從典從政30多年,同鄉(xiāng)晚輩田嘉谷問他:“為什么您能受到皇帝的倚重和同僚們的敬信呢?”他只回答了四個字:“樸誠而已?!?/span>又問他如何使用部下,回答說:“任之必盡其才,有小過則寬之?!碧飶牡涞膬鹤犹镯?,從小受父親的教誨,在家鄉(xiāng)有賢良孝友的名聲。乾隆初,任禮科給事中。上書連續(xù)彈劾河南巡撫尹會一、按察使隋人鵬、工部尚書趙弘恩。高宗皇帝夸獎其敢言,破格提拔為副都御史。

作為老鄉(xiāng)和晚輩,田從典與康熙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陳廷敬,官同品,職同位,一前一后,成為清廷重臣,實屬難能可貴。令人驚喜的是:這兩位“閣老”在生前還有過一面之緣。陳廷敬比田從典大14歲??滴跛氖吣辏?708),時當57歲、在京任職右通政參議(正五品)的田從典去看望居官一品的宰輔陳廷敬。陳廷敬便為他寫了首鄉(xiāng)情濃郁、勉勵有加的五言律詩。詩的最后兩句是:“臺閣君應(yīng)到,相逢在故山?!眱晌魂柍羌鄧?,都活到了70多歲的古稀之年;都是在請辭之后,因忙于國計民生、積勞成疾,病逝他鄉(xiāng);靈柩被護送歸里,長眠于故土。

田從典生前著有《峣山文集》四卷和《峣山詩集》一卷。又附以一冊。據(jù)卷首儲大文所寫的《序》說,他的文章大多散失不存。這些補刻的文章是其兒子和家族人搜輯而成。《峣山文集》集奏疏、序傳等雜文50余篇,是研究清盛世康雍兩朝政治的重要歷史資料。《峣山詩集》僅存詩30馀首,實際上遠不止這些。田從典的詩雖少,但工雅不俗,韻味深長。如他的《龍泉寺》(即今海會寺)一首五言律詩寫道:

古寺埋云樹,

遙瞻塔影徽。

溪喧珠迸落,

花燦錦重圍。

寂歷乾坤小,

虛明色相歸。

諸天一迥步,

頓與世情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