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廉故事8月第七期《何源:清廉古風(fēng)包公美譽》

時間:2023/8/25 9:20:33 來源:本站編輯 瀏覽:772次

分享到:

【打印】 【關(guān)閉】

何源:清廉古風(fēng)包公美譽

人物簡介

 何源(1368-1453),原名德源,字幼澄,明代江蘇吳江同里人,洪武年間鄉(xiāng)試第七,授德州學(xué)正,后升為德州知州。歷宦廣西格州知府、交州學(xué)事、史部考功員外印、鄭王府長史、文選郎中等,官終江西布政使。從明大祖洪武二十八年(1395)出任,到明英宗正統(tǒng)三年(1438)致仕,“歷事五朝,文章政事,見稱一時”。其為政清康自守,有古大臣之風(fēng),人稱“賽包公”。

捐款救民

 明洪武年間,何源被任命為廣西梧州知府。上任伊始,適逢梧州暴雨連連,洪水泛濫,百姓流離失所,災(zāi)情極為嚴(yán)重。

 面對水患饑荒,何源召集屬下商議對策,眾人一致認為應(yīng)該寫奏折請求朝廷賑災(zāi)。

 對此建議,何源持反對意見。他認為時間緊迫,人命關(guān)天,他說:“等到奏章上報,朝廷再來賑災(zāi),百姓早已餓死或流亡他鄉(xiāng)了?!?/span>

 于是他帶頭拿出自己的俸祿,并組織人員捐款,購買糧食,教濟百姓。

 由于何源的賑災(zāi)措施及時到位,在這場災(zāi)荒中,梧州的大部分百姓得以存活下來。

巧妙勸諫

 何源曾經(jīng)擔(dān)任鄭王府的長史。

 鄭王朱瞻埃個性驕縱。何源畫了一幅欹器圖進獻給他。

 欹器又稱歌器,是古代的一種汲水器皿。它空的時候會一邊倒,裝滿水的時候會翻掉,只有裝上大半罐水時,才能穩(wěn)穩(wěn)直立??鬃佑^欹器曾感嘆道“惡有滿而不覆者哉!”言語之中揭示出欹器戒驕戒滿的寓意。

 何源用欹器圖巧妙勸諫。鄭王領(lǐng)會了他的意圖,開始有意識地檢點自己的言行。

 皇帝耳聞此事后下詔嘉獎了何源,并賞賜其金帛作為鼓勵。

持身清正

 何源不僅敢于犯上進諫,而且嚴(yán)于律己,持身清正。他任吏部考功員外郎和文選郎中時,因為身正,其下屬沒有敢營私舞弊的。

 正統(tǒng)三年(1438),何源解職回歸故里蘇州。當(dāng)時的蘇州知府是況鐘,江西靖安人,宣德五年(1430)擔(dān)任蘇州知府,九年后任職期滿,蘇州萬名百姓聯(lián)名上書,請求況鐘連任。正統(tǒng)七年(1442) ,況鐘卒于蘇州任所。他為官清廉,生活簡樸:佐飯菜肴僅一葷一素,居室無任何奢華之物。死后,“惟書籍,服用器物而已,別無所有”。百姓稱他為“況青天”。戲曲《十五貫》的演出,使況鐘的清官形象廣為后人所知。

知音重逢

 一樣的清正廉潔,一樣的生活簡樸,何源與況鐘志趣相投,他們是知交。何源退休回鄉(xiāng),自然要去拜訪故人況鐘.

 一天,他青袍角帶,衣著簡樸,來到?jīng)r鐘的蘇州府邸,欲從東門人府。守門人不認識何源,又見其裝束簡樸,于是高聲呵斥盤問:“你是何人,到此何干?”何源平和地說道:“我是退休的官員,勞煩您通報一聲知府大人?!笔亻T人不屑地說:“你原來頂多不過是縣丞、主簿之類的官吧。”何源說:“不止于此?!笔亻T人又說:“難道會是同知、通判嗎?”何源說:“也不止于此。”守門人一臉狐疑。何源慢慢說道:“我原是江西布政使?!泵鞔牟颊梗喈?dāng)于現(xiàn)今的省長。守門人一聽,大吃一驚,連忙進府通報。況鐘出門迎接,老友相見,盡歡而別。

 何源其時年過七十,又曾為況鐘之師。況鐘挽著他,要從正道大門出府。何源不答應(yīng),認為退休官員此舉有違禮制。況鐘要派車送他回家,何源也不答應(yīng),硬是自己步行而歸。

 何源去世時,家無余財,唯有書籍萬卷,其清廉本色與況鐘如出一轍。